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薛福成的政治理念—以代议政治的萌芽为探讨
作者:廖佩君  年份:2014-10-2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薛福成 代议政治 曾国藩 李鸿章 幕府 西学中源 民本思想 乡举里选 外交使节 
描述:,同時在歷經各種事件處理的磨練下,加強了處事的能力與為官之道的培養,成就薛福成在日後不管是出任地方官或出使外國皆有稱職的表現。佐幕的歷練讓薛福成有了更開闊與先進的改革思維,進而在出使四國之際,將其對西方國家的觀察見解表現在文章中,試圖為中國找尋一條合理可行的富強之道。薛福成認為國家富強的要素,來自於設置一個能夠通達民意的議會機構。因此,他藉由西學中源與民本思想這些中國傳統的思想,結合西方學術文化的論述,來說明中國施行代議政治的可行性。他強調代議政治的功能可以通上下之情、輔助中國君主政治的施政。在設置議會的主張上,他試圖利用中國傳統政治中鄉舉里選的方式,來選舉出符合民意的代議成員。此外,他認為主政者必須追求經濟的發展與推展教育政策,使得人民得以在經濟無虞、素質提升的情況下,達到代議政治目的。
革命党游说李鸿章(1823-1901)参加反淸运动硏究
作者:黄少文  年份:2014-10-2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革命党游说李鸿章(1823-1901)参加反淸运动硏究
张荫桓与美国排华运动
作者:薛改霞  年份:2014-10-2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张荫桓 张之洞 李鸿章 排华惨案 排华律 自禁条约 
描述:予华人赴美的自由,自此大量华人涌入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华人在美人数达到10万多人。虽然自华工踏上美国领土之日起,迫害华工事件便时有发生,但作为国家政策,美国政府仍然欢迎和鼓励华工来美。 但自从1869年太平洋铁路建成以及70年代席卷美国的经济危机和一直存在的美国种族主义歧视,排华浪潮随之也在不断高涨。美国的排华逐渐从地方蔓延到全国,成为中美交涉的主要问题之一。此时,晚清政府的侨务政策已由漠不关心转向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加以保护。自1876年起,清政府就曾不断对美国迫害华工提出抗议,并专门派出代表团深入华工重地,调查华工在美国的情况,并于1878年正式成立驻美大使馆和旧金山总领事馆来保护在美华工的权益。这一时期的排华事件还只是地方性的,但最后美国两大政党为了拉拢选票,开始逐步修改、制定法令来阻止华工来美。1880年《中美续修条约》的签订,给美国政府排华提供了法律依据。最终,在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从此结束了华工自由赴美的时代。此后,美国资产阶级不断策动排华暴行,在美华工和其他华侨的处境每况愈下。 在美国排华运动最剧烈的时期,晚清政府派张荫桓担任驻美公使,与美国就排华惨案和排华律进行交涉。张荫桓凭着个人的外交才能与美国政府竭力交涉,最终使美国同意赔偿华工惨案。而在与美国谈判“排华律”问题上,张荫桓制订了“自禁条约”,试图以禁止华工赴美的让步,换取在美华工和其他华人的安全以及其余华人赴美的权利。但最终因为在美华人、张之洞及李鸿章等官员的反对,特别是因为美国企图彻底根除在美的华人,因而使“自禁条约”的交涉最终破裂。美国政府单方面地通过了“斯科特法案”,并规定:凡华工无论曾在美,或现时,或将来,一离美境,均不准复来居住,一切已离美华工一律禁止来美国。虽然以张荫桓为代表的驻美使节及清政府设法努力挽回华侨权利,但因为当时的中国国力衰弱,又已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因此带来外交上的软弱无能,最终在中美“排华律”的交涉中,成为失败的一方。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李鸿章批判研究
作者:李振  年份:2014-10-28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文化大革命后期 李鸿章 批判 影射 
描述:“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李鸿章批判研究